香港草地網球協會成立。
網球聯賽男子A組賽事首次舉行。
紀錄中首屆香港草地錦標賽舉行。
網球聯賽男子B組賽事首次舉行。
網球聯賽男子C組賽事首次舉行。
混合聯賽首次舉行。
網球聯賽男子D 組賽事首次舉行 。
首屆香港硬地錦標賽舉行。
香港草地網球協會25個屬會轄下共有72個網球場在港島、80個在九龍,幾乎全部為草地場,而當時本港還沒有公共網球設施。
女子聯賽開始。
葉觀雄、楊渭濱、徐煒培、徐潤培分別贏得中國國家運動會男單、女單及男雙冠軍。
首屆中華遊樂會公開硬地網球錦標賽舉行。
葉觀雄參戰温布頓男單,並於1951年殺入男單決賽。
葉觀雄及蔡國蘅分別參加温布頓男單,並雙雙搭擋出戰男雙至次圈止步。
蔡國蘅連續兩年晉身温布頓男單次圈,男雙夥拍葉觀雄亦同樣晉身至次圈。
南華體育會舉行全港公開網球邀請賽。
徐婉圓於第四屆亞運會奪得女雙銀牌。
徐錦翔與韋中於吉隆坡第二屆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奪得雙打冠軍。
香港首次參加台維斯盃。
首個MIPTC職業網球賽在港舉行(總督盃)。
香港首次主辦國際網球聯會(ITF)青少年賽事。
香港首次主辦 WTA (第四級賽事)。
香港首次參加聯會盃。
首屆冬季聯賽加入男子A組及B組賽事。
維園中央網球場啓用。
希麗敏(其後代表香港)取得溫布頓青少年女子單打亞軍,並夥拍美國選手贏得雙打冠軍。
香港擊敗台灣,首次於台維斯盃勝出。
香港草地網球協會易名為香港網球總會,郭志權博士成為首任會長。
香港網總辦事處遷入沙田銀禧體育中心(後易名為香港體育學院)。
香港16歳以下女子代表隊 (分別為莫蘭奴, 郭招雁及郭招鴻) 晉身世界青年盃世界組決賽(青少年聯合會盃前身),並取得第六名。
吳繩祖夥拍夏理遜殺入溫布頓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男雙準決賽。
莫蘭奴代表香港與韓國選手晉身溫布頓青少年女子雙打決賽。
由希麗敏, 莫蘭奴及郭招雁組成的港隊入圍聯會盃世界組遺材賽決賽。
香港網球基金會成立,並開始資助各個香港網總培訓計劃。
首個非MIPTC職業賽萬寶路錦標賽舉行。
胡法光太平紳士獲國際網球總會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揚他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首屆ATP沙龍網球賽舉行。
香港升至台維斯盃亞洲區第一組。
張德培網球明日之星計劃開始。
香港網總遷入體育大樓(現名為奧運大樓)。
香港網總主辦國際網球聯會週年大會,何鴻燊博士及霍英東博士獲國際網球總會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揚他們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香港14歳以下男子代表隊Jason Sankey,汪穎麟及陳海俊歷史性首次晉身NTT世界青少年網球世界組決賽(WJT前身),並取得第十三名。 1995
郭志權博士獲國際網球總會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揚他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屈臣氏網球挑戰賽取代萬寶路錦標賽。
港隊於全國運動會男團比賽取得第五名。
許建業、唐敏聰贏得全運會男雙銅牌。
香港16歳以下男子代表隊許桌為,洪立熙,Christian Frick 歷史性首次晉身於智利舉行之世界青年盃世界組決賽(青少年台維斯盃前身),並取得第十名。
香港14歳以下男子代表隊Martin Sayer,賴曉鵬,周俊朝晉身於捷克舉行之NTT世界青少年網球世界組決賽(WJT前身)。
徐錦翔先生成為香港網總第二任會長。
洪立熙羸得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城運會男單金牌。
香港網總設名人堂。
中國網球冠軍會師香江於維園舉行,中國頂尖女球員雲集,包括奧運金牌得主孫甜甜及李婷。
香港16歳以下女子代表隊張玲,陳詠悠,曾佩儀晉身於西班牙舉行之青少年聯合會盃世界組決賽,並取得第十一名。
國際網球聯會會長到訪香港網總。
香港體育學院遷至烏溪沙,原址作奧運馬術比賽場地。
香港16歳以下女子代表隊楊子君,梁筠寗,佘俊穎晉身於西班牙舉行之青少年聯合會盃世界組決賽,並取得第十六名。
香港網總成功投得九龍仔網球場管理權。
JB˙Group網球精英賽取代屈臣氏挑戰賽。
香港網總部份業務遷至香港網總網球中心,中心投入服務。
香港網總進駐重新裝修的維園中央場。
張玲獲邀為JB˙Group網球精英賽明日之星球手之一。
東亞運動會將於12月在港舉行。
香港網總參加首屆江港澳網協網球團體邀請賽。
楊柏朗勇奪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男子單打銀牌。
香港16歳以下男子代表隊楊柏朗,黃俊鏗,Jon Cho晉身於墨牙哥舉行之青少年台維斯盃世界組決賽並以第9名完成賽事,並取得第九名。
舉辦首屆保誠香港網球公開賽(WTA國際系列賽)。
香港16歳以下男子代表隊王康傑,唐嘉傑,林政晉身青少年於墨牙哥舉行之台維斯盃世界組決賽並以第11名完成賽事。
保誠與香港網球總會成爲策略性伙伴。
香港16歳以下男子代表隊林政,張毅朗,蘇銘俊晉身於西班牙舉行之青少年台維斯盃世界組決賽,並取得第十六名。
香港14歳以下女子代表隊王康怡,黃海琪,連詠嘉晉身青少年網球世界組決賽並以第6名完成賽事。
國際網球聯會會長David Haggerty來港參觀。
香港由擁有一票表決權晉升為擁有三票表決權之國際網球聯會會員。
男子雙打組合黃俊鏗及楊柏朗在台北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得銅牌。
胡曉明先生榮獲國際網球聯會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揚他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由王康怡、黃海琪及增田稚奈組成的香港少年聯會杯代表隊,與及由高朗添、黃澤林及林津組成的香港少年台維斯盃代表隊於世界組決賽分別位列第12及15位。
張瑋桓於意大利拿坡里舉行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之網球女單項目捧走銅牌外,再下一城夥拍伍曼瑩拿下女雙銅牌。
由黃澤林、高朗添及韋正樺組成的香港少年台維斯盃代表隊於世界組決賽位列第八,為港隊歷年最佳之成績!
王康怡夥拍加拿大的Melodie Collard殺入美網青少年錦標賽女雙準決賽。
何惠德醫生榮獲國際網球聯會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揚他對網球運動的貢獻。
黃澤林夥拍法國的Max Westphal 贏得美網青少年男雙冠軍,成為首位香港球手勇奪美網青年賽男雙冠軍,寫下歷史一頁!
黃澤林勇奪202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男雙冠軍, 收穫個人第二面大滿貫錦標
1900年以前,網球已經登陸香港,不過當時只是一項由小量歐洲移民所參與的消遣運動。直至踏入20世紀,數家私人會所的代表於1909年初碰面商議創辦一個網球聯賽,帶競爭性的網球才首次於香港出現。此舉促成了香港草地網球協會的成立,從協會名字亦反映出當時網球運動幾乎只會在草地球場上進行。直至1984年7月31日,協會按香港《公司條例》成為有限公司,名字亦更改為現稱——香港網球總會。
首屆聯賽於1909年5月進行至同年7月,賽事於多家球會進行,包括:香港木球會(當時位於中環遮打道,即現時的遮打花園)、紀利華木球會、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歐裔及華裔部)、太古俱樂部、西洋會、海軍船塢會、高級公務員會以及九龍木球會,各會亦派員參賽,該屆男子甲組聯賽盟主為九龍木球會,及後混合雙打聯賽和女子聯賽先後分別於1929年及1948年在香港展開;至於埠際賽事方面,1922年首次與上海代表較量,與澳門的球手交鋒則在1935年。
首次全港草地男子單打錦標賽於1911年假香港木球會舉行,由尼斯畢(H.A. Nisbet)奪標。第一位華人冠軍出現於1918年:吳仕光自當年首嘗冠軍滋味後,一舉創下六連冠的偉業。全港草地網球錦標賽一直以香港木球會作為比賽場地至1976年,其後改於紀利華木球會舉辦;首位全港女子單打冠軍是岩士唐夫人(Mrs. Armstrong),她在1920年於九龍三軍會贏得桂冠;而香港硬地錦標賽則於1937年在中華遊樂會首辦。
早年,大部份全港性錦標都由一小群極具實力的球手所包攬,當中包括S.A Rumjahn。他曾五奪全港單打冠軍,並與他的堂兄弟H.D. Rumjahn於1925至1935年連續11屆奪得全港男子雙打奪標,二人攜手合共贏得13次男雙冠軍;徐煒培在1936年獲得首個香港冠軍後,在34年間共收穫32個香港冠軍,當中不少是夥拍其兄徐潤培於雙打賽事中奪得;最成功的一位球手要數到葉觀雄,這位1948年中國全運會冠軍得主由1947年起,20年間在草地場及硬地場贏得26項單打、27項雙打,合共53個香港冠軍。1954年,葉觀雄與蔡國蘅代表香港出戰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1938年,香港草地網球協會已有25個屬會,於香港島及九龍合共有超過150個球場,大部份都是草地場。由於尚未有公眾球場出現,當時網球仍是一小撮富裕階層的專屬運動。早年中華遊樂會在香港草地網球協會聯賽中可謂一枝獨秀,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其他球會開始迎頭趕上,令聯賽競爭白熱化。
上世紀50年代,香港木球會定期舉行表演賽,邀請來自澳洲、美國、瑞典以及印度的頂尖台維斯盃球手參加;1957年,由「現代網球之父」卡拉馬(Jack Kramer),以及施古拿(Pancho Segura),賀特(Lew Hoad)和羅斯禾(Ken Rosewall)幾位知名球手組成的「卡拉馬馬戲團」亦曾來到遮打道獻技。隨著1968年全球網球開放時代(所有選手都可以競爭所有賽事,促進網球運動公開化及職業化)的到來,業餘與職業網球之間的壁壘被打破,網球運動更為大眾所認識,香港草地網球協會亦隨即啟動首個發展計劃。
郭韜先生(Ken Catton)在1970年成為香港草地網球協會的副會長和榮譽秘書長,及後於1971年當選會長,任期5年。他是1972年香港首項設獎金職業巡迴賽賽事的奠基人之一,一年後引進商業贊助吸引擁有世界排名的球手參賽。當時舉辦賽事的地點維多利亞公園設備尚略顯不足,至1982年按議案建成了一座擁有超過3,600個座位的場館,並予巡迴賽使用。
隨著大眾對網球的興趣日益濃厚,香港邀請了不少世界頂尖球手來港參賽,其中包括於1973年贏得香港站冠軍的傳奇球手拿華(Rod Laver),這也是郭韜推動亞洲網球巡迴賽的功績之一。在早期的職業賽事中,其他來到香港作賽的球星包括有羅斯禾,哥羅斯(Jimmy Connors),拿斯達斯(Ilie Nastase),麥安羅(John McEnroe)以及蘭迪(Ivan Lendl)等。
當時一眾有天賦的青年球手如林方及徐錦翔漸漸冒起,加上郭韜成功於國際網球總會為香港爭取到出戰台維斯盃的資格,令香港可以於1970年首次參加該項賽事。不過直至12年後香港才憑吳繩剛獲得參與台維斯盃以來的首盤勝利:當時香港以盤數2比3僅負菲律賓;兩年後1984年香港作客中華台北以盤數3比2獲勝,贏得參賽以來首次勝仗。1992年,香港晉級至台維斯盃亞洲區第一組別,於賽事取得顯著成功。
女子網球方面香港於80年代達成了一系列里程碑:1980年首次舉辦女子職業網球(WTA)巡迴賽賽事,1981年香港首次參加聯合會盃(FED CUP)。一眾香港青年女子球手取得佳績:希麗敏(當時她代表香港作賽)於1983年取得溫布頓錦標賽青年組單打亞軍以及雙打冠軍(夥拍芬域克Patty Fenwick);1985年女子16歲以下代表隊 (Paulette Moreno, Lisa Kwok and Christine Kwok)晉身世界青年盃世界組決賽(青少年聯合會盃前身),並取得第六名。此一系列成功最終轉化成戰力,令香港代表隊於1987年入圍聯合會盃世界組遺材賽決賽。
郭韜與M.W. Lo於1976年創辦了香港網球贊助人協會,整合職業賽事的日程安排,而賽事帶來的收益亦透過香港網球基金會資助青少年網球發展。基金會自1988年成立,為網球發展向企業籌集贊助及捐款。
隨著商業贊助的增加,賽事的獎金也日益豐厚,香港的世界級職業賽事持續蓬勃發展:包括1973至87年的男子格蘭披治大獎賽,以及1990至2002年間舉辦,屬於世界職業男子巡迴賽(ATP)分站賽事的沙龍公開賽,歷屆冠軍包括有森柏斯(Pete Sampras),亞加斯(Andre Agassi) 以及深受香港球迷愛戴的張德培(Michael Chang).
其餘頂級賽事還有1988至97年一年一度舉行的萬寶路16人表演賽,以及吸引到包括嘉芙(Steffi Graf)、 軒芝絲(Martina Hingis)、莎蓮娜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維納斯威廉絲(Venus Williams)、舒拉寶娃(Maria Sharapova)及姬莉絲達絲(Kim Clijsters) 等一眾女子職業網球高手參加,於1999年至2011年舉行的香港網球經典賽。眾多頂級賽事的舉行令本地球迷有機會一睹世界頂尖球手的風采。
2014年,在香港政府和冠名贊助商保誠保險的支持下,首屆香港網球公開賽舉行,將WTA巡迴賽和官方認可的頂級職業賽事再一次帶來香港,更已被證明是全球女子巡迴賽事,以及本地活動中極受歡迎的年度盛事。
三大香港本地的硬地公開賽事:香港網球錦標賽、1970年首辦的中華遊樂會公開賽、以及同樣在70年首次舉行的南華會全港公開網球錦標賽,三項賽事自創辦以來,比賽架構及開放性一直提升,多年來持續為球手提供舞台展現自身價值及爭逐香港排名。
按照透過職業賽事加強球手培訓及發展的策略,過去數年間在香港舉行的國際網球總會男子女子賽事都明顯增多,為本地球手提供吸取高水平比賽經驗及爭取世界排名積分的機會。此外,國際網球總會青少年世界網球巡迴賽賽事亦為年輕運動員提供跳板,使他們能夠進步,且透過與世界各地的同輩球手較量去測試自己。
這發展策略令香港近幾年間於國際賽場取得一定成功:張玲、張瑋桓、王康怡及胡可澄等球手在世界各地贏得國際網球總會的賽事冠軍;張玲及張瑋桓都在2018年亞運會的單打項目中破天荒殺入八強,是香港球手在該賽事的最佳成績;張瑋桓近期亦在雙打賽事表現突出,贏得了十項國際網球總會賽事冠軍,WTA排名躋身前160位,更在2019年於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單打及女雙(夥拍伍曼瑩)都獲得銅牌,成為首位於該屆賽事中奪得獎牌的網球港將。
香港網球總會對基層網球發展及精英培訓所投放的資源,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均得到令人欣喜的正面效果。2008年,隨著香港網球總會網球中心啟用,網總將培訓隊伍及訓練重心移到九龍仔,同時球手仍然在香港體育學院進行全職訓練。
香港在國際青少年男子女子隊際賽事中亦取得不俗成績,在過去二十年間多次出戰青少年台維斯盃、青少年聯合會盃以及世界青少年網球決賽。2019年,男子16歲以下代表隊於青少年台維斯盃獲得第八名,是屆年來最好成績。近幾年,本地青少年球手亦在大滿貫的青少年組別賽事留下足跡,當中以王康怡成績最為彪炳:她在2020年的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別打進最後八強,2019年夥拍加拿大球手歌娜特(Melodie Collard)在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殺入女子雙打四強,同年康怡亦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青年組晉級十六強;黃澤林在2018年美國贏得著名的香橙盃(Orange Bowl)14歲以下組別冠軍後,亦於2020年的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單打及雙打均晉級次圈。
21世紀,網球在香港已經是一項聞名且流行的運動,每年間都有針對各個年齡層及水平的各式教練計劃、聯賽和巡迴賽賽事。目前香港網球總會已經擁有40多個屬會,超過8,000名註冊球員以及600個球場,當中很多都向公眾開放,肯定網球在香港會持續發展,愈來愈受歡迎。